在商业活动中,尤其是涉及跨国贸易、大型工程项目时,履约保函作为一种信用担保工具,为甲乙双方的合同履行提供有力保障。它像是一张“安全网”,在一方未能履约时,另一方可以获得一定补偿,从而减少经济损失。本文将为您详解履约保函这一商业利器,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履约保函(Performance Bond),是保证人(银行或保险公司)向甲方(发包方/业主)出具的,由乙方(承包商/供应商)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一定合同约定的担保函。它主要用于担保乙方完成合同的履行,如果乙方不能或未能按约定履行合同,甲方可以向保证人提出索赔,获得补偿。
履约保函的作用可概括为三点:
降低信用风险:履约保函为甲方提供担保,即使乙方无法履约,也不会导致合同的失败,甲方可获得一定补偿,减小了商业活动的信用风险。 确保合同履行:履约保函的出具,可促使乙方认真对待合同,增强其履约意愿和能力,从而确保合同顺利进行。 解决经济纠纷:在发生经济纠纷时,履约保函可作为甲方索赔的担保工具,减少双方争议和经济损失。履约保函根据合同执行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几种类型:
招标保函(Tender Bond):保证乙方有能力和意愿按规定条件参与招标。 履约保证金(Performance Security):保证乙方完成合同的执行。 付款保函(Payment Bond):保证乙方按合同约定完成付款。 保修保函(Warranty Bond):在合同规定的保修期内,保证乙方对所完成工程或提供的货物负责。履约保函的主要条款包括:
保函编号:由保证人根据自己的制度予以编号。 发文日期:保函出具日期。 合同标题:对所担保的合同作出说明。 甲乙双方的说明:明确甲、乙双方的身份信息、权利义务。 保函金额:明确担保金额,通常为合同金额的10%~30%。 担保期限:规定担保期限,通常为合同执行期+合同约定的保修期。 索赔条件:列明甲方可向保证人索赔的条件,通常为乙方未能履约。 保函费率:保函的费用,由乙方承担,费率通常为年化0.5%~2%,根据乙方信用度和合同风险系数而定。 其他条款:如保函的领土有效性、保密性、不可撤销性等。履约保函的申请流程一般为:
乙方向银行提交申请 → 银行审查乙方资质、合同 → 银行出具意向书 → 甲方审核意向书 → 甲方接受并通知银行 → 银行与乙方签订保函合同 → 银行出具保函 → 乙方将保函交与甲方。
其中,银行对乙方的审查包括:
审查乙方的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企业资质。 详细审核所担保的合同,确认合同合法有效。 评估合同风险,包括乙方的履约能力、行业风险、合同复杂性等。审批完成后,银行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保函方式
:
如果乙方资质优良、合同简单,银行会开出保函意向书;对于资质一般、合同较复杂的项目,银行可能采用联合担保或增大保函费率的方式;而对于高风险项目,银行或许会拒绝开具保函。甲方在使用履约保函时,可采用以下技巧:
明确保函用途:甲方应明确使用保函的目的,是否为加强信用担保,还是作为索赔的手段,以选择适合的保函类型。 详尽的合同:甲方应与乙方签订详尽、清晰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以防范风险。 谨慎选择保证人:甲方应审慎选择保证人,优先选择有经验、有信誉的金融机构,并关注其信用评级、风控能力等。乙方在申请履约保函时,可注意以下几点:
提前准备:乙方应提前了解银行对企业的要求,准备好所需材料,以提高申请效率。 选择合适银行:可根据银行的风控偏好、费率水平、服务效率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银行。 维护信用:乙方应保持良好的企业信用记录,及时披露相关信息,便于银行审查。 谨慎合同签署:乙方应审慎签署合同,注意合同细则,避免因合同争议影响保函效用。在2023年,某国企与一知名外企签署了大型工程项目合同,合同金额高达数亿元。为保障双方权益,外企向国内某行申请了履约保函。
但在项目进行中,外企因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履约,导致工程停摆。国企向银行提出索赔,银行根据履约保函约定,向国企赔付了部分合同金额,有效地减少了国企的损失。**终,通过银行的桥梁作用,双方达成和解,并就剩余工程达成新的合作意向。
履约保函是商业活动中一种有效的信用担保方式,它为合同的履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利用履约保函规避信用风险、确保权益。对于履约保函的应用,需要谨慎操作、全面考虑,以发挥其**效用。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