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贸易中,履约保函是常见的付款方式之一。然而,有时会出现履约保函与合同金额不一致的情况,这就引发了人们的疑问:这样的履约保函还能履约吗?如果能履约,如何履约?如果不能履约,会带来哪些问题?
履约保函是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保证其在与对方签订的合同中,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而开立的书面担保函。它是一种独立担保,与主合同相分离,银行对受益人负有独立的责任。也就是说,无论申请人是否履行了合同义务,银行都应按照履约保函的规定,向受益人支付担保金额。
当履约保函与合同金额不一致时,通常是指履约保函担保的金额与合同中规定的金额不相同。这种情况可能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例如:
申请人或银行的失误:在申请或开立履约保函过程中,由于疏忽或错误,导致履约保函金额与合同金额不符。 合同金额变更:在开立履约保函后,合同中规定的金额发生了变化,但履约保函金额未及时更新。 汇率波动:如果合同金额涉及外币,由于汇率波动,折算成履约保函中币种的金额可能与合同金额不同。那么,当出现履约保函与合同金额不一致时,履约保函还能履约吗?
在大多数情况下,履约保函与合同金额不一致是可以履约的。关键在于双方如何约定履约保函的条款,以及如何解释履约保函中的金额。
如果履约保函中明确约定,担保金额与合同金额不一致时,以合同金额为准,或以银行实际支付的金额为准,那么履约保函是可以履约的。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和申请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合同金额或实际支付金额,并按照合同金额履行义务。
例如,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中,规定了各种贸易术语,其中一些术语允许在价格中包含或不包含某些费用。如果合同中采用了这些术语,但履约保函中没有明确包括或排除这些费用,可能会导致金额不一致。但按照《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可以确定哪些费用应包括在合同价格中,从而确定合同金额,并据此履约。
也存在一些情况,履约保函与合同金额不一致将导致履约保函无法履约。
如果履约保函中明确约定,担保金额与合同金额必须一致,或以履约保函中的金额为准,那么当金额不一致时,履约保函将无法履约。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可能拒绝支付,或要求申请人提供额外担保后才能支付。
例如,在某案中,银行开立的履约保函中载明:“开证行同意对受益人承担支付 …… **不超过人民币 1,000,000 元……的不可撤销义务?!?但合同中规定的总金额为人民币 1,500,000 元。由于履约保函中明确了**支付金额,超出部分不属于履约保函的担保范围,因此银行只支付了 1,000,000 元,超出部分无法履约。
要避免履约保函与合同金额不一致的情况,关键在于开立履约保函时要谨慎,并做好合同管理。
首先,在申请履约保函时,申请人应仔细核对合同金额和履约保函金额,确保二者一致。尤其是当合同金额涉及外币时,应注意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并考虑在履约保函中约定汇率的处理方式。
其次,在开立履约保函时,银行应仔细审查合同金额和履约保函金额是否一致。如果发现不一致,应及时与申请人沟通,确认哪个金额是正确的,并相应修改履约保函。
再次,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合同金额发生变化,申请人应及时通知银行,并申请修改履约保函,以确保二者一致。
总之,履约保函与合同金额不一致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谨慎和沟通。申请人和银行都应仔细核对金额,及时沟通并更新履约保函,以确保金额一致。当金额不一致时,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合同条款来解决,关键是要明确以哪个金额为准,并确保银行、申请人和受益人的利益均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