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设领域,各种保证函是企业参与工程项目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中,履约保函和投标保函都是常见的保证函类型,它们虽然仅一字之差,却在功能、性质、效力等方面有着显著区别。企业只有充分了解两种保函的异同,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履约保函,是指保证人(一般为银行)应保证申请人(投标人或合同承揽方)的请求,对申请人在合同中的义务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时,按照约定条件向受益人(招标人或发包方)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书面承诺。
投标保函,是指投标人(保证申请人)为确保其在投标过程中遵守投标纪律和规则,而向招标人(保证受益人)提供的,由银行出具的书面担保。投标保函保证的范围一般包括投标人按时参加投标、不随意放弃投标或中标后不随意放弃签订合同等行为。
履约保函和投标保函都是银行出具的书面担保函,都具有独立性、**性、不可撤销性等共同特点。
履约保函是保证投标人或合同一方当事人(申请人)在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得到切实履行,保障合同的全面履行。投标保函则是保证投标人遵守投标规则和纪律,不随意放弃投标或中标资格。
(二)担保的对象不同履约保函的担保对象是合同的全面履行,保障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投标保函的担保对象是投标人的投标行为,保障招标人能够按照投标程序和规则顺利完成招标工作。
(三)担保的范围不同履约保函的担保范围是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包括但不限于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投标保函的担保范围一般仅限于投标人的投标行为,如按时参加投标、不随意放弃投标或中标资格等。
(四)担保的期限不同履约保函的担保期限一般与合同的履行期限一致,从合同签订之日起直至合同全面履行完毕。投标保函的担保期限相对较短,一般从投标截止日期开始,至中标通知书发出后一段时间内截止。
(五)法律后果不同当投标人或合同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或未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履约保函的受益人(招标人或发包方)有权要求银行按照约定条件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投标保函的受益人(招标人)在投标人违反投标规则和纪律时,有权没收投标保证金,并按照招标文件的约定取消其投标或中标资格。
某公司作为承包商,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后,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履约保函,而是提供了投标保函。发包人发现后,要求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履约保函,承包商以投标保函与履约保函的性质和效力相同为由拒绝更换。**终,双方因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引发了合同纠纷。
该案例中,承包商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履约保函,属于违约行为。履约保函和投标保函在性质和效力上存在显著区别,投标保函并不能替代履约保函。承包商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履约保函,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综上所述,履约保函与投标保函在担保内容、对象、范围、期限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企业在参与工程项目时,应充分了解两种保函的异同,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提供相应的保函,以避免因保函使用不当而引发的纠纷和损失。此外,企业在提供或要求提供履约保函时,还应注意保函的格式、内容、有效期等细节,确保保函的合法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