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领域,投标保函是常见且重要的文件之一,它为业主方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财务保障。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投标保函很可能会在递交后“不翼而飞”,甚至在开标前就被“提前使用”,这无疑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困扰。那么,面对投标保函的“失踪”,企业该如何应对?又该如何将资金“要回”?
1.保函“真”失踪
**常见的情景就是保函在递交后真正“不翼而飞”,可能原因有:
递交过程中的意外遗失:保函在递交过程中因意外原因而遗失,例如快递延误、快递员失误等。 存放地点的失密:保函被存放在公共区域或不安全的地点,导致他人可接触并盗取。 内部工作人员操守不力: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操守欠佳,私自盗取保函以谋取私利。2.保函被“提前使用”
另一种可能就是保函虽然在业主方手里, pero实际上已被“动过手脚”。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在获得保函后,通过伪造公章和签名等方式,在保函上添加了内容,使之成为不实的“业主方收款通知书”,并据此骗取资金。又或者,保函被业主方以各种理由提前兑现,导致企业无法使用尾款。
面对保函的“失踪”或“变造”,投保人(即企业)不要惊慌,应迅速采取以下行动:
1.向相关部门报案
企业应及时报警,向警方陈述保函丢失或被盗情况,并提供保函编号、出具银行及具体丢失时间等信息。同时,还可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报案,以寻求监管部门的帮助。
2.向发标方说明情况
企业应尽快与发标方取得联系,说明保函丢失或被盗情况,并提供报案回执。同时,注意保留与发标方沟通的记录,以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3.与出具银行取得联系
企业可致电出具保函的银行,告知保函丢失或被盗情况,并请求银行方面提供帮助。同时,也应向银行提出要求,冻结该保函的相关操作,以防他人恶意使用。
4.重新提交投标书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企业可向发标方申请,重新提交投标书,并附上原保函的丢失说明以及新出具的保函。在获得发标方的允许后,企业可重新参与竞标。
在整个过程中,企业需要谨慎应对,以下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1.谨防电信诈骗
保函丢失后,可能有不法分子打着各种旗号进行电信诈骗。企业应提高警惕,仅通过官方渠道与相关部门沟通,不轻信来路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2.注意与业主方的沟通
企业应注意与业主方保持良好沟通,在报警与否、保函补办等事宜上达成一致意见。同时,也应注意保留沟通记录,以防日后业主方“翻脸不认人”。
3.了解保函的去向
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了解保函的真实去向。在向相关部门报案后,可随时跟进进度,并不断与业主方确认保函去向。
企业在遭遇保函丢失或被盗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预判事件发展,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损失。
1.快速判断保函是否被动用
企业可通过以下方式快速判断保函是否已被他人动用:
向出具保函的银行机构咨询保函余额,以了解保函是否已被他人使用。同时,也可向业主方核实保函余额,以确认双方信息是否一致。
2.谨慎处理,避免资金流向不明账户
在保函丢失后,若企业发现保函已被他人动用,且动用保函的账户非业主方账户,企业可迅速采取冻结该账户的措施,以免资金进一步流向不明账户。
3.与业主方协商解决
在保函被盗或丢失的情况下,企业可与业主方协商,提供其他形式担保以替换原保函,以确保项目继续进行。
真假保函让企业“一失万无”
某建筑企业为中标某政府工程项目,在递交了由银行出具的1000万元投标保函后,于开标前接到业主方电话,称其收到一封“业主方收款通知书”,要求其将尾款转入指定账户。企业在核实后发现,该“通知书”上 indeed 有银行的公章和工作人员的签名,但与 originally 出具的保函不属于同一系列。
面对这种情况,企业迅速采取行动,先是报警并通知了银行,之后又与业主方进行沟通,**终确认原保函 indeed 被伪造,而业主方收到的“通知书”为假。
通过与业主方的进一步谈判,企业提供了一份新的真保函,并**终保住了工程项目。
投标保函的“失踪”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企业应迅速采取报警、联系发标方和银行等行动,尽可能减少损失。同时,也应预判事件发展,与相关方保持良好沟通,避免“落入陷阱”。
在平时,企业还应提高工作人员的操守要求,注意保函存放地点的安全性,并选择值得信赖的银行机构出具保函,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