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是保证履约行为的信用担保函,是投标单位向招标单位提供的投标人履行合同能力证明。在投标过程中,投标单位往往需要提供履约保函来增强投标文件的竞争力,以提高中标的可能性。然而,履约保函也存在被滥用的情况,一些投标单位可能提供虚假或不符合要求的履约保函,导致中标后无法履行合同,损害招标单位的利益。因此,招标单位有必要制定履约保函整改方案,对投标单位提供的履约保函进行全面审核,确保其真实有效,从而保障招标项目的顺利进行。
招标单位制定履约保函整改方案的目的,是加强对投标单位提供的履约保函的审核管理,防范虚假履约保函的风险,维护招标项目的公平公正,保障中标单位切实履行合同义务,确保招标项目的如期完成和资金安全。
招标单位应成立履约保函整改专项小组,负责整改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整改小组成员应包括招标单位的法务、财务、技术等相关部门人员,必要时可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确保整改方案的**性和权威性。
整改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
明确整改范围和对象:整改范围应包括招标项目中所有投标单位提供的履约保函,整改对象为投标单位和担保单位。
制定整改标准:根据招标文件中关于履约保函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整改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履约保函的内容是否完整、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投标单位与担保单位是否有足够的履行能力、履约保函的有效期是否覆盖合同履行期等。
确定整改流程:明确整改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节点,包括收集履约保函材料、初审、复审、反馈修改意见、**终审核确认等环节。
制定审核方法: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审核方法。如可以考虑对担保单位进行现场考察,核实其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对履约保函的内容进行详细核对,确保其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等。
建立审核机制:建立由招标单位相关部门参与的多层次审核机制,确保审核过程的公平公正和**性。必要时,可邀请第三方**机构参与审核,确保审核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根据制定的整改方案,有序开展整改工作:
收集材料:通知投标单位和担保单位按要求提供履约保函相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履约保函原件、担保单位的资质证明、财务报表、信用报告等。
初审:由整改小组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初审,核对材料的完整性,并对履约保函的内容进行初步审核,确保其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
复审:对初审合格的履约保函进行复审,重点审核担保单位的履约能力和信用状况。必要时,可派专人到担保单位进行现场考察,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
反馈修改意见:对不符合要求的履保函,整改小组应及时向投标单位和担保单位反馈修改意见,要求其按要求进行整改,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终审核确认:对修改后的履约保函进行**终审核确认,确保其符合所有要求。确认合格的履约保函,并将其存档备案。
在招标项目实施过程中,招标单位应加强对履约保函的日常监管:
定期核查:招标单位应定期核查履约保函的执行情况,包括担保单位的履约情况和投标单位的履行合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
建立履约保函台账:建立详细的履约保函台账,及时记录和更新履约保函的相关信息,包括担保单位的履约情况、投标单位的合同履行情况等,以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加强信用管理:将投标单位和担保单位的履约情况纳入信用管理体系,对履约情况良好、信用记录优良的单位给予适当激励,对存在违约行为的单位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如列入黑名单等。
某市政工程招标项目中,招标单位收到一家投标单位提供的履约保函,担保单位为当地一家小型担保公司。招标单位根据整改方案对该履约保函进行了审核,发现该担保公司资质存疑,且财务状况不佳,可能无法提供有效的担保。招标单位及时通知投标单位进行更换,并提供了一份合格的担保公司名单供其选择。**终,投标单位更换了担保单位,提供了合格的履约保函,确保了招标项目的顺利进行。
制定并实施履约保函整改方案,是招标单位维护招标项目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中标单位切实履行合同义务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履约保函的全面审核和日常监管,招标单位可以有效防范虚假履约保函的风险,确保招标项目的如期完成和资金安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